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0-11-30 阅读次数:次
2020年11月28日下午两点,在我院213会议室举办了第三期罗山青年人文沙龙,主题为“先秦儒家‘孝德’思想及其历史生成”。此次沙龙主讲人是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伦理学研究所程能的博士,对谈嘉宾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哲学系苏晓冰博士、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兆慧博士、我院黄家光博士,主持人为黄家光博士,我院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沙龙开始由程能的博士做题为“隐喻的视角看先秦‘孝’观念的嬗变”的汇报。他从隐喻概念入手,结合生动的案例,区分了隐喻与类比,说明隐喻的认识目的与实践目的,隐喻在生活实践中的合法性,并进一步厘定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
以此为基础,程能的博士考察了先秦时期孝德观念变化的主要阶段。原初先民也有自然宗教崇拜、天帝崇拜,但逐渐转为祖先崇拜。殷商时期,先民以天神喻祖先,将祖先天神化,他们祭祀祖先以求福报,但相对忽视了自身作为;西周的“追孝”观念,其所谓“孝德”,与当下一般作为伦理德性的“孝”不同,主要指功德,犹指祖辈积累下来的生存经验与智慧,追孝即对祖先功德的继承与发扬。但在此过程中,宗教性的祭祀逐渐为文化传承所迭代。
这是一个以祖先代天神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从宗教而文化而政治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周人以孝德作为巩固宗法秩序、规范宗族生活的普遍性价值,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宗法制度。在此,“孝”从天人之辨转变为主体间的关系。这一“孝德”观念属意外部社会政治制度的建设,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内在人格养成。而对后者的重构是孔子的工作重心之一。
在孔子处,孝有三个层次,分别为养体、养色、养志。养体可以身体隐喻说明之。简言之,养体即对父母身体之供养。但此难以别养父母与养牛马。养色进之,涉及情感隐喻,不仅养父母之体,还要养父母之色。此色有两层意义,或谓对父母和颜悦色,或谓使父母心意舒畅。此间,当子女为人父母之时,养儿知父母恩,切身反转,体父母之情。而在子女-父母身份转化之中,有两层意思可讲,一方面,是在切身躬行中,实现情感化的孝的传递,另一方面是实现家族的繁衍生息,进而光耀门楣,这中间还包含一个时间维度。这实际上已经是养志的层面了,即不仅奉养父母,而且在身体和志向两个方面继承和发扬父母之志。
推而广之,在传统思想中,孝德不仅如现在一般所理解为私德,而是可以无碍的推广到政治公共领域,所谓“以孝治国”,以父子喻君臣,此义甚明。这是以孝为政的层面。
程能的博士刻画了孝德在先秦时期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揭示出其复杂涵义和内在演变逻辑。苏晓冰博士从自己所研究的宋明理学出发,对程能的博士的汇报作出精彩点评。指出程能的博士的以隐喻解孝德,可能与宋明理学中的道德实在论倾向相冲突,而道德实在论的形上超越之维如何与程能的所言祖先-我们的经验连续性相调和。黄兆慧博士补充说明,一般性的政治与礼乐制度如何与孝德观念相互建构,并指出,程能的博士的报告,谈“养生”甚多,而相对忽视了“送死”的向度,而只有兼顾“养生送死”才能刻画完整的“孝德”逻辑。黄家光博士通过强调区分隐喻的认识论功能与道德实在论归属形上学论域,以及区分两个世界的超越与经验与超验的界分等,尝试调和苏晓冰博士提出的问题。之后,在场者就孝德在今日各种语境已经改变的情况下能否和如何继续发挥作用,舜帝以孝成圣如何诠释,孝德中的祖先崇拜如何型塑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想象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金沙检测线路js69-online SPORTS 版权所有 © 2025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