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3-03-28 阅读次数:次
2023年3月25日16时,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翠霞在我校北校区民俗博物馆会议室做了题为“现代技术、日常生活及民俗学研究思考”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万军老师主持,黄涛教授为与谈人,程安霞副教授、陈秋副教授、王辉博士、文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郑文清、文成县图书馆副馆长雷克丑和民俗学研究生积极参加。
讲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民俗学学科发展史。张翠霞老师总结民俗学的产生以及各个国家的民俗学科的发展现状,提出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都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科技进步引发的时代潮流对于民俗学学科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传统的民俗学研究回避有关科技内容的学术倾向,当今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对现代科技忽略不谈,民俗学应是“当代之学”“现下之学”。
第二部分围绕“含纳现代技术的日常生活:作为当代民俗学研究对象”这一中心思想展开讨论。张翠霞老师认为目前学界涵纳现代技术的日常生活研究尚未开始,而目前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日趋紧密,一味坚持传统的“文化遗留物”理念主导下的民俗学研究,会导致民俗学科在当代进入缺少研究对象的处境,因此中国的民俗学研究须及时转变观念,冲破传统的观念与现代技术的藩篱,合理的进入新的研究层面,民俗学者应正视现代科技与生活的关联,这也是实现民俗学研究范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第三部分围绕“民俗志:含纳现代技术的日常生活的可能研究路径”进行陈述。关于这一部分,张翠霞老师先是提出了关于“日常生活”这一概念的界定,并总结了民俗志研究方式在民俗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接着从关涉民俗志研究和撰写的研究者、文化主体、田野调查和“文本”呈现这四个方面入手来对“含纳现代技术的日常生活”研究进行探讨。她指出,民俗志研究者需具备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观,对日常生活中与现代技术交融并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保持敏锐的眼光,在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中形成一套新的民俗志调查和研究方法,如何在“普通人”的日常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和呈现“人”及其“实践着”的日常生活,将成为民俗志研究和撰写的关键所在。民俗志田野调查面对“新”的田野点,“新”的文化主体及其日常生活,应当努力寻求并实践新的调查方法,提高新研究方法和新研究手段在技术世界运用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现代技术及高科技产品不仅成为我们民俗志研究所倚靠的手段和工具,而且也有可能成为当代民俗志文化表述的可能“文本”形式。
在场的老师同学积极与张翠霞老师提问互动,就现代技术与非遗生活、节日传统与现代科技变化以及现代社会情境下“民”与“俗”的界定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黄涛教授对于整场讲座进行了小结,指出现在的日常生活研究主要是面向当下,现代技术的发展影响了日常生活,要用积极发展的视角看待日常生活的研究对象,避免因传统的思想而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多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特别是那些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现代科技因素,以此加深对于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关系的思考。
金沙检测线路js69-online SPORTS 版权所有 © 2025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